来源:农民日报
三农视点
从沃土中来 到田野中去
——菱花集团公司实施“工农业大循环”发展纪实
本报记者 于洪光 程天赐 吕兵兵 施维
2011年12月下旬,在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喻屯镇的“陈庄菱花生态农业农场”,负责人于峰介绍:“陈庄农场仅是菱花集团建设生态农场的一个缩影,经营面积4100亩,2011年生产粮食400多万公斤。”
谈起进军现代农业,全国人大代表、菱花集团董事长江保安介绍说:“2010年以来,菱花集团贯彻落实‘以工补农’决策部署,坚持‘生态工业带动生态农业、生态农业支持生态工业’,以资源整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,以高端食品生产为重点,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,以市场开发为导向,形成了‘工农业大循环’发展格局。目前,已发展4000亩以上农场4个,面积达2.2万亩。”
“两个动因”驱动生物企业走向田野
菱花集团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和国家农业龙头企业,主导产品菱花牌味精为中国名牌产品,2011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35亿元。
江保安介绍,菱花集团进军农业是必然之选。首先,菱花是一个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生物发酵企业,年产味精26万吨,需要玉米65万吨。其次,创新研发的“浓缩转晶提取工艺”和“味精清洁生产技术”亟待推广应用,将味精工业废液转化成“植物营养液”生物肥料,其氨基酸含量17.84%、有机质22.08%、总氮5.94%。
江保安说:“正是味精生产的原料需求和废液处理的两大动因,驱动菱花集团走向了田野,将味精工业和农业生产融合在一起。根据国家发展现代农业部署,2010年初经过论证,确定实施‘工农业大循环’发展战略,以百亿生态工业带动百万亩生态农业,进军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。”
为此,菱花集团投入9000万元,2010年3月成立了“山东菱花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”,作为发展农业的主体。
同时,菱花集团提出了“合作化、规模化、特色化、市场化”现代农业发展思路,坚持高投入和高标准,生产绿色和有机农产品(10.81,0.00,0.00%);设立了农场、施肥、农机、加工等7个职能部门,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队;在农业院校招聘了10名博士和硕士;通过内部选调和社会招聘,建立了210人的职工队伍;与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农科院、中国农大、山东农大、登海种业(22.98,0.00,0.00%)等6个单位开展了合作,聘请了10名农学、水利、农机、土肥、植保等专家。
依靠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
于峰说:“我原来从事味精生产。2010年集团安排我负责4100亩的陈庄农场,现在大家都称我场长。”
如何实现耕地集中经营?于峰说:“途径就是依法流转。近几年,陈庄农民大多在外打工,许多农民不愿种地;加上这片土地涝洼,收益不好。集团以每亩800斤小麦价格,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,实现了整村流转租赁。随后,集团对土地进行了治理,才有了这片稻田。”
菱花集团总裁杨玉岭说:“菱花坚持‘让利农民、转移农民’,实施了土地流转租赁,根据土质、水利、交通等因素,确定流转土地价格为每年800至1200斤小麦,国家粮补等仍归农户。”
济宁市农委副主任任艳云介绍说,济宁是经济大市,农民转移就业较多,农民普遍具有流转土地的愿望;近几年,市里积极鼓励土地流转,县乡设立了土地流转中心,村里设立了土地流转协调员。
农场如何经营管理?于峰说:“自己与集团签了合同,保证水稻亩产1200斤,超产部分与公司五五分成。农场自负盈亏,独立核算,产量越高,收益越好。产量低了,就白忙活了。”
杨玉岭介绍,菱花集团以企业自营农场为主,以订单农业为辅。在订单农业生产中,菱花集团提供生物肥料等生产资料,进行技术服务,规范田间管理,按高于市场价10%收购农产品。
以植物营养液为核心推广新科技
现在,菱花植物营养液年产20万吨,可满足20万亩作物施肥需求。经过3年田间试验,表明营养液具有四大功效:一是营养成分均衡,氨基酸等可直接被作物吸收;二是促进农作物健壮生长,增强作物抗旱、抗冻、抗病虫害能力;三是有效改良土壤,避免土壤板结;四是加速降解化肥和农药残留,减轻土壤面源污染。
为了推广营养液,菱花集团购置了6辆液态肥运输车,配置了152个50吨以上储肥罐,液态肥储存能力达1.2万吨,购置改装了16辆施肥车,成立了16人的专业施肥队。
同时,菱花集团构建了农业质量保障体系。制定了《菱花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》,推行了“五个统一”,即统一种植品种、统一施肥、统一技术服务、统一收储、统一加工;推广了高筋小麦、优质水稻等新品种,推广了配方施肥、秸秆还田、精播高产、生物防治、水稻全程机械化等新技术,探索了“作物水肥一体化”模式;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基础,以农业信息化为手段,以产品标签为追溯线索,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。
“工农循环”提升农业综合效益
喻屯镇高庄村农民高凡雪算了一笔账:他所在的合作社8000余亩土地,2011种植水稻,施用了菱花植物营养液,按标准组织生产,与传统种植相比成本节约20%~25%,产量增加10%~21%,企业收购价格比市场高至10%~15%,亩均增收400多元。
目前,菱花面粉和大米已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。济宁市农业局6次测产表明,施用营养液的小麦比对照增产16.89%、玉米增产10.2%、水稻增产21.5%;经农业部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检测,菱花小麦面粉湿面筋含量达38%,比标准含量26.0%高出12个百分点;经江南大学检测,菱花大米氨基酸含量比相邻地块大米高30%以上。
据了解,2011年水稻施用营养液达1.2万亩,亩均增收420元;小麦施用达1万亩,亩均增收265元;2.2万亩作物使农民每年增收达560万元,企业减支209万元。 |